他們對人的認真,最根本源于他們對茶的認真。
巖韻先生家里,三代做茶,有過規(guī)模的大小之分,卻從未斷過。他曾在外打拼十幾年,以茶為核心,他做過會所、媒體包裝、茶文化推廣、茶主題晚會……
西安、杭州、上海……十幾年后,最終還是回到武夷山,畢竟,茶就像人,始終是有根的,離了那個根,似乎總有些差強人意。
2016年9月,茶隱山房開業(yè),至今已有一年。
一年里,聊茶、喝茶、愛茶的人來來去去,在武夷山那個家家都有三畝茶壟的地方,對于茶,更是誰都能說上兩句。
「但,真正能夠算得上知音的,很少?!?/p>
幸而「很少」,不是「沒有」。離茶隱山房500米的村頭,「叢山茶境」的主人叢山先生便是那個極少數(shù)之一。
與巖韻先生不同,叢山先生身上少了一點遙遠的古趣,卻多了幾分對生活的溫柔和細膩。
叢山先生姓彭,不熟的,喊他彭總;但凡有過幾次來往的,都能跟他成為朋友,轉(zhuǎn)頭就改叫“胖胖”。
16歲踏入社會,第一份工作是在茶宴酒店做學(xué)徒,從此便與茶結(jié)下了不解之緣。
在武夷山做過茶宴廚師,兼職過導(dǎo)游,2007年他開了自己的第一家茶店。
雖然與茶打了不少交道,但卻不算正式學(xué)過系統(tǒng)的茶文化。16歲以后,關(guān)于茶葉懂了不少,但關(guān)于茶空間美學(xué)卻接觸得不多。